黎照寰

来自国立浙江大学维基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黎照寰(1888-1968)
黎照寰,字曜生,广东南海人。1906年参加反清运动,失败后转到香山当小学教师。1907年由兄资助赴美国留学,先后获得哈佛大学理学士、纽约大学商学士、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硕士、宾夕法尼亚大学政治硕士等4个学位,文理兼通,学识渊博。
黎照寰留学期间结识了孙中山,1910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期间,加入同盟会。1919年回国后,黎照寰曾担任孙中山的秘书,团结华侨及同乡、从事革命活动,并任中山文化教育馆总干事,著有《中山先生之革命政策》《中国国民党政策》等书。
1919年,时年31岁的黎照寰到香港初入工商银行,担任经理职务,次年兼任副经理。1922年后,黎照寰请辞了香港工商银行的管理职位,游历欧洲,在德国住了将近一年,回国后在上海中国公学任教。
1925年7月,广东国民政府成立,邀请黎照寰在政府内任职。1926年,黎照寰辞去中国公学商科的教师工作,南下到国民政府交通部任职。在广州国民政府再次开始北伐之后,黎照寰随同政府迁移到汉口,参加运输经济工作,先后任广东航政局局长、广九铁路管理局局长。1927年5月,任武汉国民政府交通部铁路处处长。1927年编撰《中山先生之革命政策》,该书出自黎照寰跟随孙中山多年对其理论的感悟。国民政府“宁汉合流”之后,南京中央党部禁止出版《中山先生革命之政策》。
1927年《中山先生革命之政策》一书遭到禁止后,黎照寰极为失望,他辞官回到上海,与好友孙科的家人一起再赴海外游历,一年之后回到国内,以担任家庭教师等闲职度日。1928年11月,南京国民政府铁道部成立,孙中山之子孙科担任第一任铁道部长,邀请黎照寰出任铁道部参事。
1929年6月黎照寰任铁道部常务次长,1930年6月兼任交通大学副校长,实际主持校务,并参与创办了留美学生组织的中国科学社、中国经济问题研究会。1931年,蒋介石囚禁政见不同的广东籍国民党元老胡汉民,孙科愤而离开铁道部南下广州,与汪精卫一道成立“中国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非常会议”和“国民政府”,任常务委员。而此时的黎照寰也决定辞去铁道部所有职务,接替孙科担任交通大学校长,由仕途转入文化教育领域,直到1942年交大被迫为汪伪政权接管时离职,任职交大长达13年之久。任职期间,黎照寰坚持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独立地决定交大自身的发展目标和计划,建成机械、土木、电机、科学、管理五大学院及中文、外文两系和一个研究所,形成了一个以工科为主、管理为辅、理科为基础的成熟的学科格局。在他的倡导下,学校还重视数理化及工科基础课程,强调实践环节,对学生管理严厉。从1933年留美公费考试重新恢复招考至1936共举行4届,本校考取18人,约占20%。1934年,教育部招考留欧官费生25人,赴意大利学习航空工程,交大独中13人,又占了半壁江山。“黄金时期”的30年代的老交大,人才辈出,声誉远播,曾享有“东方MIT”“中国最高工业学府”之称。作为校长的黎照寰,在老上海被人尊称为“黎南海”。
1946年,立信会计专科学校从重庆复员回沪,位于徐家汇柿子湾的新校舍落成后,校长潘序伦特任黎照寰为全校总导师兼教授。他在立信开设了工商管理、经济学和财政学等课程,讲课内容深入浅出,娓娓动听。1948年12月5日,经立信校董会决定,黎照寰被聘为学校董事,同时由他任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兼代校长,在潘序伦校长外出请长假之际,全权处理校务。12月8日,黎照寰就任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以后首次主持了校务会议,会议决定改善教职员待遇,提高薪金标准。建国以后,黎照寰继续在立信主持工作,经董事会推荐,由他接替已经离沪的陈其采任立信校董会董事长,为立信向国家输送急需的财会人才,竭思弹虑,成绩显著。
1950年,之江大学校董会推选黎照寰为校长,他本想在乱世之后带领之江大学再创一个他在交大时的辉煌,可惜形势不允,黎照寰的宏图未展。1952年,之江大学被撤销,黎照寰成了之江大学校史上最短命的校长,也是最后一位校长。
1966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黎照寰的悲剧到了高潮,他备受折磨和凌辱,1968年9月16日含冤逝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即1978年11月22日,他得到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黎照寰曾任第一至五届上海市人民代表,上海市第一至四届政协副主席。是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