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相尧

来自国立浙江大学维基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诸相尧(1911-1959)
诸相尧,贵州省瓮安县人,1911年农历10月初四出生于一个中农家庭。父亲对他要求很严,幼时就读于本乡国民初等小学和县立高等小学,学习成绩优异。后因家境贫寒,无力去省城贵阳市升学,便在县办简易师范学校旁听,并自修初中主要课程。1928年春,他以同等学历考入贵州大学理预科,肄业两年,预科毕业。1930年夏到上海考入浙江大学农学院农业社会系。后因经济困难只读了一年,不得不于1931年考入公费的军医学校。在校五年,刻苦学习,努力钻研。作为一个勤于思考,关心国家,民族和社会的有为青年,毕业后,诚如他自己所言,思索着青年应走的道路,只有两条;一条是参加共产党所领导的彻底革命之路;一条是刻苦学习自然科学,然后再投奔革命阵营。他选择了后者,立志科学救国。
毕业初期他曾从事内科临床工作一年。1937年赴广州军医学校,先后任生理助理、讲师,从此开始了他的生理学教学和科学研究生涯。
1941年,他到桂林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汪敬熙教授处进修研究一年。后被派往军医学校西安分校,先后任生理系副教授,教授并兼任系主任。他卓有成效地建立生理实验室,培养生理学教学、科研人才和学生。
1946年秋他赴美深造一年,在芝加哥大学生理系F.C.Mclean教授(此教授曾任北平协和医院内科主任多年)实验室研究动情素对骨骼的影响。诸相尧是一个爱国主义者,留美期间,外国学者曾向他索取中药方进行研究,他婉言谢绝,他认为应该由中国人自己进行研究.他也—卜分关心国家局势,当时解放战争节节胜利,为了迎接新中国的诞生,他决心早日回国建立自己的实验室,为发展祖国的科学事业效劳,便毅然离美回国,还劝说同行学者一同返回。1947年秋回到上海国防医学院,一方面继续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曾研究心脏节律组织的活动物质;—‘方面又在考虑如何摆脱国防医学院的羁绊,不迁到台湾去。他常与卢振东教授共同收听解放区广播,深感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想投奔到解放区去,但终因未能联系上,不能成行。解放后,1957年11月他被批准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终于实现了他多年的加入革命政党为革命而献身的愿望。
1949年春,他到了创办仅两年多的重庆大学医学院,担负起从无到有兴办生理科的任务,以他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和组织能力,迅速组建了生理实验室,准备室和实验动物房,培养丫技术员和年轻教师。解放后,他继续执教于重庆大学,并兼任西南军医学院和西南卫生部办干部业余补习学校生理学教授。他培养了第一届生理高师班4名学生和进修生。1952年秋院系调整,他被调到华西医科大学(四川医学院)担任生理药理教研组主任,积极组织领导了教研组的各项工作,培养了数名研究生,第二届生理高师班学生,两届中师班和一届解剖生理研究生班学生,为他们开设更高深的生理学课程、运动生理和生理实验技术。1956年组织上送他作留苏预备学习。1957年上2月他被派往苏联列宁格勒儿科医学院正常生理学教研组KBaCOB教授处进修,不久即因病回国。
诸相尧学习勤奋,思维敏锐,治学严谨。他在工作中观察仔细,兴趣广泛,崇尚实际。他掌握五门外语。在许多领域进行着广泛的研究,有自己的见解,有的研究工作处于领先地位并具有创见。“幼年和成年无尾两栖类动物脑脊液的循环与纤毛运动吓1]这篇论文,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项研究中,他根据汪敬熙和鲁子惠1941年报告的现象,即在显微镜下常见活蝌蚪的恼室内有许多黑粒往复不停地运动,认为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现象,便进一步研究了黑粒的来源和归宿,特别是黑粒运动的起因。结果发现黑粒来源于神经管内壁上皮细胞的色素,仅存在于幼年个体,黑粒的运动起因于脑室室管膜上皮细胞纤毛的运动,此纤毛运动产生脑脊液局部流动,由此提出了长期以来被忽视的脑室室管膜上皮细胞的纤毛运动对脑室内脑脊液的局部循环流动起着重要作用的新见解。他在离体鼠脑剖露的第三或第四脑室观察到,滴入的蛙的红细胞呈现与其在蝌蚪脑室内同样的运动,提示在哺乳类动物也有与在两栖类动物一样的室管膜纤毛运动现象和作用。
他还研究过马钱子素的作用,虎耳草的药理作用及共有效成分的分离,白血球变形运动形态冈定法等课题。他论述了休克的病理生理学E22和疟原虫培养的方法和技术。在前一论述中,扯强调应将休克与出血、中毒、传染!和外伤等病因所致的循环失调相区别,从生理的及生物汜学的观点讨论了真性休克发生的机理,并提出了早期处理的理论依据。在后—‘论述中,他指出了疟原虫培养在疟疾的防治研究上的意义,在简述培养法的发展和新的合成培养基的基础十,详细介绍了较好的震荡稀释法及震荡灌流法的培养技术。他领导研究了消化活动的调节,付别是探讨肠道不同节段对胰腺分泌活动的作用和可能产生的链锁反应以及胰液研泌对不问膳食的适应性,他设想这种适应性的表现之÷是可能产生新的消化酶。他还计划分究神卜组织活动的基本性质,人工循环与复活。
诸相尧富于改革创新精神,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克服经费拮据和仪器,试剂缺乏对教学工作小来的困难,他应用Pitot管的原理,自行设计安装了一种相当精确的流量式简单肺活量计r厂,该仪器易于制作,携带方便,适合于当时流动性较大的单位采用。他根据当时条件研制了一种新的血片染色液,称之为A.M.C.染色液E53。该染色液由颜料商店购得的米黄(auramine)、品蓝(methylene blue)和桃红(car/hamine)三者适量配合制成,与常用的Wright氏染色液等相比,具有来源较易、价钱较廉、使用方便和染色效果优良等优点。他还研制过比色讣的改进、水滴计时法(1950)、虹吸式减压过滤法(1951)、狗淋巴导管插管的改进(1951),设训并组织领导组内同志建立了条件反射实验室和鱼条件反射实验装置(1954),改装阴极射线示波器,试制矩形波刺激器和生物电平衡放大器(1956)。他设计制作了记录狗唾液分泌、抡制给食或小肠内充气、控制非条件与条件两种刺激的时间组合等装置,领导组内同志研究了狗的小肠内部感受性—骨骼肌运动条件反射和狗的条件反射性屯睡眠等问题。他擅长实验外科手术,并设计,制作各种瘘管套管、插管、脑内埋植电极等。
诸相尧对教学认真负责,以身作则,要求严格。他要求年轻教师动脑、动手,实干,特别强调应士抛生理学教学科研所必需的各种基本技术。他易于接受新鲜事物,解放前就已自学俄语;解放后又积极学习巴甫洛夫学说。在参加全国性巴甫洛夫学说学习时,他写的心得体会文章,受到好评。他还积极推动了校内、外巴甫洛夫学说的学习。
诸相尧积极参加许多社会活动。1950年参加西南卫生干部会议,担任重庆市医务工作者协争筹委会常委,医协成立后任常委兼学术部副部长,参加北京全国卫生工作会议。1950年加入中国生理学会,任成渝地区通讯员,后被选为成都区分会筹委会主任委员。1950年学术名词统一工作委员会及中央卫生部聘请他为生理学名词审查委员。1951年他参加西南卫生工作会议,同年他担任西南医学杂志常务编辑和西南医学教育委员会委员。1954年担任巴甫洛夫之级神经活动杂志译丛编辑委员。1955年参加了全国医学教学大纲审订会议。
诸相尧于1956年从苏联回国诊治疾病,医生诊断为纤维肉瘤或神经纤维肉瘤,当时已有广泛转移,病情日趋严重,但他置重病于度外,一如既往,积极主动关心教研组的全面工作,抓紧付间多做工作。在他最后一次住院前,一天之内就一鼓作气地绘出了5张他思索设计的装置图纸:反应时测定器(兼作人体条件反射用),刺激自动控制,反应时测定装置,联合使用定时装置,心搏振动仪。住院后,每当同志去看望他,他总是那样乐观而坚定,从不谈及个人的病痛,他关心的是工作。因医治无效,于1959年2月20日逝世,终年47岁。诸先生从事生理学教学和科研工作22年,为科学事业奉献了他的一生,他的早逝是我国生理学界的重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