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鑫刚

来自国立浙江大学维基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肖心刚。又名萧鑫刚。1915年10月19日出生于邵阳县上车桥乡,1992年9月7日因病去逝,终年78岁。在近半个世纪的教育生涯中,他以培育教坛英才为己任,孜孜不倦,鞠躬尽瘁;他仁慈敦厚,心地光明。在邵阳市人民的心中,被誉为德高望重的教育家,他是当之无愧的。
肖心刚自幼勤奋好学,聪明颖悟。早在20年代,他在邵阳民生小学初小读书时,就曾阅读过平民千字文课本,并能过目成诵,1934年7月,在邵阳邵陵中学毕业后,考入湖南一师,受益于周世钊等人的教导,聆听过闻名于世界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先生关于采“人矿”(发掘人才)的精采演讲和定县邹平等地乡村建设教育的参观传达报告。一师的革命传统和重视基础教育的系列活动给青年时代的肖心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他从此立定了献身民族教育的坚定志向。1937年一师毕业后在邵阳民生小学、邵阳初级师范任教=他一边努力工作,一边潜心学习,1939年12月以优异成绩参入浙江大学教育系。当时正值抗日诚争的艰苦时期,但他仍念念不忘发展乡村教育,促进社会革命《他常说:“培养一百万个教师,改造一百万个乡村,祖国就有希望了! ”]943年8月浙大毕业后,他来到四川江北县乐镇,在国立女子师范学校任教育学教员,并兼任小学教研室主任。他在工作中,特别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他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的“写字教学实 验”活动,以及他自己亲手编制的一套“写字量表”对提高学生的认读能力、书写能力,起了很大推进作用。1945年8月,肖心刚来到上海市教育局,担任科员、教育视察员等职。当时,俞庆棠、陈鹤琴、陈选善诸教育名家都在那里工作,对国民党政府忙于“安内”,不重视社会教育的情况,颇多愤慨之辞。其时,日本帝国主义已被打败、逐出国门,社会教育、民众教育、基础教育理应摆在重要地位了,但仍然是言者谆谆,听者藐藐。而立之年,雄心勃勃的肖心刚诚然是不甘寂寞的,他决心回到教育、教学的第一线去。此后,他先后辗转于上海法学院附中、上海市立虹口扑习学校、上海市民立博仁中学任教员。解放后,应原省立六师(1953年改名为武冈师范)校长、他的同窗好友曾明洲先生的邀请,于1950年7月,从上海来到偏僻的山城武冈工作,一直到生命的尽头,他的教育生涯的崭新篇章正是在这里大放光芒!
肖心刚,原名肖鑫刚。“鑫”就是财富兴盛的意思。为了明确地表达自己舍财求教的剜毅心志,来到武冈之后,便把自己的名字改为肖心刚。
1950年8月,肖心刚被任命为教导主任,协助校长负责教导方面的工作,领导教导处的行政工作。事无巨细,躬亲动 手,搞得有声有色,突出地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一是强调课 堂教学必须密切联系当前的社会主义建设实际,面向小学、面 向农村。为此,他常主动带队下乡宣传,并在学校附近的忠义 亭、庐侯庙、东门口、洞庭田庄等多处设点,开办农民夜校,学 生轮流下乡讲课,夤夜而归,甘之如怡。二是工作上尊重教师, 善于听取教师的正确意见,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特长。如在他 的领导下,语文组组织的张玉玲老师(现为邵阳师专副教授) 的公开课,教育组组织的李仲涟老师(现为湖南师大教授)的 公幵课,对于打破教学的旧框框、探索教改的新方向,起了很 好的推动作用。在他的热忱鼓励下,生物教师章璜希老师任劳 任怨,不计报酬,为学校制作教具1300多件。三是生活上处处 关心教师,他既是教师的好领导,又是教师的好朋友。他胸怀 坦荡,不计恩怨,对所有的教职员工一律赤城对待,肝胆相照。 对调入武冈师范工作的新老师,尤其关心入微。新老师入校 后,他的第一件事就是及时地叫来工会主席、教研组长亲临新 老师的住室嘘寒问暖,不厌其烦地给新老师介绍这所学校的 光荣传统、现有设备、教师阵容、工作常规,然后领他们熟悉学 校环境,陪他们到同学科的老教师那里听课。如果是过去未曾 有过教学实践,或刚从大专院校毕业的新老师,肖心刚就必定 先领他们到附属小学去观摩、学习一段时间。这使新来的老师 一踏进武冈师范这所美丽的校园,就从内心深处获得温暖和 慰藉,成为鞭策他们献身事业的强大动力。教师工作、生活中 的困难,他无不一一挂在心上,自己无法解决时,他就一而再、 再而三地在学校领导会上郑重提出,直到合理解决为止。倘有 哪位教师因为工作需要调离武冈师范,肖心刚又会从百忙中 和他们促膝交谈,悉心听取他们对学校工作的建设性意见。 “精诚所至,金石为幵”。调离者哪伯曾经对学校有过很大的意 见,在大慈大悲的肖心刚面前,也会涣然冰释,轻松愉快地奔 上新的征途。四是对待学生亲如慈父。“为了要造就一个人, 他本人就应当是做父亲的或者是更有教养的人。”——卢梭的 话成了他实实在在的座右铭。他常i结合自己从旧社会里过 来的切身体验,教导学生热爱社会主义新中国,珍惜来之不易 的幸福。他有个“好,好,好”的口头禅,但因他比较注意慢条斯 理的表达,声音抑扬顿挫,并不觉得厌耳。他不易激动,哪怕再 大的乱子出现在眼前,只有他才能表现出那样特有的涵养和 耐性。他讲究循循善诱的幵导,反对冷酷的、僵死的训诫。常 引用古人的话吟唱道:“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以德服人者, 中心悦而诚脤也,因此,当学生有了错误时,他总是耐心地启 发,苦口婆心地说脤教育,一旦学生幡然悔悟、弃旧图新的时 候,他就欢喜得难以自禁,不由拍着学生的肩膀,连声说/好, 好,好!知错而改,方是英雄! ”他不仅有张婆婆嘴,而且腿脚勤 快,常常深入课堂中,深入宿舍里,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发现 病重的学生,他必得找班主任交代一番,并且常常亲自为学生 熬汤煎药。学生毕业后,肖心刚有时书信指点,有时亲临所在 岗位谆谆教诲,真心实意地把他们看成是学校的朋友。別看他 平曰市场买菜时讨价还价的认真劲,似乎小气得很,但款待起 远道而来的校友时,却显示出格外的真诚和大方,珍蔬妙馔, 不惜破费。肖心刚之所以受到全社会、全体同事和学生的无比 尊敬和爱戴,显然是与他体贴别人、关心他人的高尚师德联在 —起的。
1957年8月,肖心剛被提拔为武冈师范副校长。除“文 革”中被停职10年外,任职到被批准离休的1985年。这段期 间,生产劳动较多(大闹钢铁生产)、政治运动校多(反右斗争、 反右倾机会主义、“四清”运动、文化革命运动)。但不管什么政 治风雨,不管何种打击,他都经受过来了。文革中安排他管理 图书,一干4年,他兢兢业业,毫不怠慢;1978年恢复他的副 校长职务后,在办学过程中,他始终怀揣教育的大目标,坚定 不移地推行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面向小学、面向农村,认真按 照教育规律组织各项活动,为武冈师范的建设和发展,为培养 成千上万合格的小学教师奉献了毕生的精力。他在领导参加 的各种大会小会上,总是极热心、极富诚意地就学习工作发表 意见,乐为全局出主意、想办法、当参谋,但背后从不乱说,更 不搞拉帮结派的小动作。为了顾全大局,他宁愿舍弃个人的利 益。他认为,作为领导,夫妻调在一个单位工作,固然有很多好 处,但有时也有某种不便不利之处,因此,在武冈工作尽管有 42年之久,他的爱人一直未能调入武冈师范。肖心刚的这种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事业第一、全局第一的高尚情怀,使他与 几乎所有主要领导和绝大多数同事合作得非常和谐,团结得 十分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