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效祖

来自国立浙江大学维基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杭效祖(1913-1989)
  杭效祖,无线电技术专家,航天标准化技术的重要开拓者之一,两航起义主要领导人之一。早年从事无线电技术研究工作,主要专长在于航空无线电及航空仪表和特殊控制设备方面,曾组织领导某空空型号分系统的测绘与反设计工作,负责创建七机部708所并组织制订了我国第一批航天技术标准,参加组建航天部综合技术研究所的领导工作。

  杭效祖,1913年9月19日出生于浙江省杭县,自小家境贫寒。
  童年的杭效祖就读于杭州杭县县立第四小学担任级长,成绩优异。后入杭州浙江省立第一中学初中部。1928年起,学校内安装的一台收音机,引起了他学习无线电的兴趣,开始爱好无线电。由于自中学时期就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学好技术的愿望。1930年7月,他考入杭州国立浙江大学高工电机科后,在3年的学习生涯中,读书用功,经常在学校实验室钻研技术,成绩优异,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器重,并担任了电机班的学生干事和学生会的主席。因家境贫寒,生活清苦,他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替无线电电料行修收音机挣点收入,用以贴补上学所需书籍仪器等费用。高工时期曾参加学校内的义勇军打过陈布雷,抵制日货时参加过浙大学生管制杭州最大的高义泰布庄、检查日货等学生运动。
  1934年6月毕业后到杭州浙江省电话局广播电台实习。1934年9月入欧亚航空公司任机械员,曾先后调往北京、汉口、西安、昆明、香港等地。1939年调往香港为工厂专门研究仿制德式定向器。因技术好,1940年11月由公司派赴德国柏林,在德国汉沙航空公司实习,后去德国航空学校航空电信专业学习。1941年8月为多学技术,考进德国西门子总厂(柏林)研究院任真空管研究所研究工程师。1943年该厂被炸而迁往维也纳。在德国的几年里专门从事利用微波、雷达等新技术自动控制飞机的设备研究工作,增长了见识。1945年12月维也纳被苏军解放,与几个留奥同学至瑞士修养。1946年取得国民政府交通部派赴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出席航空电讯会议的代表资格,后在法国巴黎等待。因开会日期一再延迟,地点不确定,经费又未拨来,等待了许久,便于1946年秋回国任中央航空公司(上海、广州)机航组电讯组电信总工程师兼课长。1947年兼南京国民政府民航局专门委员并赴美国民航局考察,专门学习新型航空电子设备的研制和使用。
  1949年11月在香港随中国、中央两航空公司在香港集体起义回国。他目睹国内交通恢复、经济稳定、工业发展以及党员们刻苦耐劳的精神与工作作风,思想上受到深深感染,觉得自己技术救国的理想将得以实现,坚定了报效祖国、为人民服务的决心。
  1949年11月任军委民航局电讯厂电讯总工程师兼厂长。1951年任军委民航局电信处电讯总工程师兼副处长、厂长。1952年7月任军委三部天津实验工厂厂长。1954年10月任军委三部天津实验工厂副厂长。1957年4月整编至第二机械工业部。1958年调赴国防部五院二分院,开始从事航天事业,曾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1962年3月30日任国防部五院二分院第二设计部技术副主任,负责地空导弹控制系统的研究设计工作。1963年10月12日批准授予技术上校军衔。1965年改为第七机械工业部后,鉴于标准化地位的重要性,经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推荐,1965年6月1日被任命为708所所长,负责创建708所。1978年3月任七机部708所副所长兼总工程师。1979年任七机部708所所长。1982年2月任七机部(航天部、航空航天部)708所技术顾问。1989年5月在北京因病逝世。
  
心系祖国,担任两航起义非常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杭效祖怀抱技术救国的愿望,钻研技术,在联邦德国期间仍以多学技术、报效国家为理想。抗战胜利后不久即回到祖国,当他看到国民党的贪污腐化和营私舞弊,便不由得产生了困惑。
  1949年中央和中国航空公司航线日益缩短,长期下去,将面临无法生存的局面,而台湾政府却命令两个航空公司的总公司迁到台湾,绝大多数员工认识到去台湾是前途渺茫。正在此时,周总理亲自派人赴香港去做工作,希望两航空公司能够起义,为新中国的航空事业作出贡献。在1949年11月,两家航空公司的总经理率领12架飞机,飞到北京宣布起义。起义后,两家航空公司在香港成立了非常委员会,积极筹备组织员工复员回国工作和保护尚留在香港的飞机等财产工作。杭效祖同志作为非常委员会的副主任委员,积极领导和参与组织复员和护产斗争工作。
  起义后,民航局广州办事处处长任泊生赴香港对非常委员会委员发表了讲话并向全体员工介绍了国内情况,他深受鼓舞,立即坚决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因为在两航起义中的积极工作,1950年11月他在民航局举行的两航起义周年大会(北京)上当选为主席团成员。
  复印机仿制的组织和领导者
  20世纪60年代初,杭效祖即提出了复印技术的研究问题,并开始主持研究。“文化大革命”开始前已基本完成了初始样机(主要是辅助设施),“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即终止。
  1974年6月,国内复印机研究仍处于萌芽状态。为解决复印机进口难的问题,在部科研生产局的积极支持下,经国家计委批准,从日本引进了一台750复印机,由708所牵头,组织289厂、824厂、701所等单位共同开展了氧化锌静电复印机仿制研究工作,并进行样机的测绘和试生产。杭效祖作为技术组织和领导者,负责抓总并完成了大部分资料的搜集、处理,并在仿制工作中与其他技术人员一起参加工作,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1976年2月,仿制的氧化锌静电复印机试制成功,这也是国内生产的第一台氧化锌静电复印机,产品定名为鲲鹏-I型。样机经调试鉴定达到当时国内先进水平,研制的氧化锌静电光导板荣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复印机仿制成功后即进行了小批量生产,主要供部内单位使用,前景看好。由于在后续是否引进生产线方面的争论延迟了占领国内市场的时机,也直接影响了更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复印机技术的研究直接体现了杭效祖技术业务方面的创造性。
  
热爱技术,献身航天科研事业
  杭效祖一直钻研技术,以科学家和技术专家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他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曾掌握德语、英语、俄语、法语、意大利语,尤以德语和英语为擅长。他为人坦率直爽,与同志之间关系密切、不摆架子,热心帮助同志。
  1962年3月30日经刘亚楼、刘有光等集体推荐,杭效祖担任国防部五院二分院第二设计部技术指挥员和副主任,负责地空导弹控制系统的研究设计工作,组织和领导了某空空型号分系统的测绘与反设计工作。
  1965年,负责创建七机部708所。由于标准化工作日渐重要,部批准在原国防部五院科技部标准化处基础上组建成立七机部708研究所,直属部领导,并在业务上指导各院标准化处、设计部(所、厂、站)的标准化室。考虑到标准化工作起步的重要意义,经钱学森推荐,同年6月1日,他服从安排担任708所所长职务。任职期间组织制订了我国第一批航天技术标准。
  1971年12月31日,为适应科研生产的需要,七机部党核心小组决定恢复708所,并扩大了业务范围,杭效祖被任命为所筹建领导小组成员和技术领导,参加组建708所的领导工作。1974年,他与陈瑞起一起主持了首次部标准审定会,会议审定了螺纹刀量具部标准25个,指导性技术文件12个,对国家标准的补充修改1项。
  1982年1月16日被任命为708所技术顾问后,他仍关心所的建设和发展,为航天事业继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1982年5月8日至5月24日,中国派代表团赴联邦德国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航空航天技术委员会紧固件分会(ISO/TC20/SC4)。因标准化人员中极少有学德语的,经部研究决定派杭效祖以北京机电标准化研究所技术顾问兼高级工程师身份加入中国代表团(任代表团技术顾问)参加会议。
  当时他已年近70岁,虽然无病,体力终究衰退,虽然出国需要经过17小时的长途旅行又要受到时差的影响,他仍坚决执行任务。因为第一次参加国际性会议,事先不完全了解内容,文件不全,出国前与同行的同事做了尽可能的技术工作和事务工作准备。出国后他和同行的人员事事商量共同行动,保证了自始至终地参加国际会议,达到了我国派团参加会议的预期目的。
  他在工作中不辞辛苦,为了充分利用在国外的时间并尽快进入工作状态,不但参加正式会议,而且参加了两天的制订标准工作组会议。正式会议决议时能及时准确地对每项决议进行表态。会上虽然时间有限,争论很激烈,仍尽可能利用机会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既重视在正式会议上发挥作用,而且在会场外充分发挥过去整个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联邦德国学习和工作经历,和联邦德国代表进行了更多的沟通,得到了代表的肯定和支持,为今后工作开展提供了有效渠道。
  由于他的为人、在技术方面的追求和在国防科研事业上取得的成绩,至今仍得到很多老科技人员的尊重和推崇。
作者:朱毅

简历
1913年9月19日 生于浙江省杭州市杭县。
1930~1934年 杭州国立浙江大学高工电机科毕业。
1934~1934年 杭州浙江省电话局广播电台实习。
1934~1940年 欧亚航空公司(上海、昆明、香港)从机械员到机械员领班。
1940~1941年 柏林德国汉沙航空公司实习,德国航空学校航空电信专业,实习员。
1941~1945年 德国西门子总厂研究院真空管研究所(柏林、维也纳)任研究工程师。
1945~1946年 维也纳被苏军解放,至瑞士休养。
1946~1949年 中央航空公司(上海、广州)电信总工程师兼电讯课长。(1947年兼伪民航局专门委员并赴美国民航局考察。)
1949年11月 随中国、中央两航空公司在香港集体起义回国。
1949~1951年 军委民航局电讯厂电讯总工程师兼厂长。
1951~1952年 军委民航局电信处电讯总工程师兼副处长、厂长。
1952~1954年 军委三部天津实验工厂厂长。
1954~1957年 军委三部天津实验工厂副厂长。
1957年4月 整编至第二机械工业部。
1958~1965年 国防部五院二分院,历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设计部副主任。
1965~1989年 历任708所所长、副所长兼总工程师、技术顾问。
1989年5月 在北京因病逝世。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编;梁思礼 主编.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工程技术编 航天卷 二.北京:宇航出版社.2002.第26-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