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怀樵

来自国立浙江大学维基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应怀樵
1941年7月,出生于浙江绍兴,北京东方振动和噪声技术研究所创建者、名誉所长,是我国著名的振动工程与波谱技术专家,中国虚拟仪器的创始人与奠基者,是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及清华、北大等多所高校的力学和机械系的博士生合作导师,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常务理事,振动与噪声控制学会理事长,长期从事测控技术、信号处理、虚拟仪器、振动与噪声控制领域的研究。
应怀樵1959年考入浙江大学,就读于工程物理系理论物理专业。不久之后,应国家发展需要,他被调整到数学力学系应用力学专业流体力学专门化学习。1964年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中国铁道科学院,致力于高速列车风洞课题研究,并到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流体力学专业实习,学习风洞测试和数据分析技术。1965年他参与了我国西部罗布泊核试验基地原子弹和氢弹的核爆炸防护工程研究,学习原子弹爆炸测试技术,接触了振动噪声和频谱分析。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应怀樵亲临罗布泊试验场,测得氢弹爆炸作用下地铁振动加速度数据,并自行开始数字化,数字积分的数字制造研究工作。1978年1月,在昆明召开的中国力学学会土岩爆破会议上,应怀樵发表了题为《地下结构爆炸震动加速度测试和分析》的论文,证明了用数字积分求得难以测量的地铁下沉残余位移和用DFT取代频谱分析仪的可行性,这是中国数字制造和虚拟仪器技术探索成功的里程碑。
虽然在科学领域里历经五次近乎于翻山越岭式的转换专业,却炼就了应怀樵扎实的学术功底和研究多学科项目的优势。过往每一次的低头砍柴,无一不在恰当的时候实现了助力“中国梦”的腾飞。他既融会贯通现代数字计算机技术与信号处理分析,又在振动和频谱分析领域屡有创建,提出用“数字积分取代硬件的模拟积分,用计算机的DFT分析取代频谱分析仪”的理念,最终自然发展成为中国数字制造(软件制造)和中国虚拟仪器研究的拓荒者。
应怀樵看好虚拟仪器的发展前景,要尽全力推动虚拟仪器技术“达到世界普及”的产业化进程。由他带领团队研制完成的大型软件“DASP”中文名为“达世普”就是要求达到世界普及的理想,“这是我的理想、也是东方所年轻后生们一直奋斗的目标”。
应怀樵更以东方所为战略起点,不断加强学术团队与研发推广体系建设,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力学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联合指导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三十余名,并担任浙大、西交大、北邮、江苏大学、合肥工大、华北电大、华中科大、东北大学等八所高校的兼职教授,为国家培养出大批急需的专业人才,以及行业高端人才。东方所的研究团队也扩大到近百人,拥有博士、硕士数十名,成为虚拟仪器领域一支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