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矞华

来自国立浙江大学维基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厉矞华(1912-2002)
厉矞华,女,浙江杭州人。第三、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七届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国民主促进会浙江省委员会原主任委员,浙江省红十字会原会长,浙江省儿童保健院原院长,浙江大学教授、儿科学研究生导师,著名儿科专家。我国儿科医学事业的老一辈开拓者之一,浙江省医学儿科学的奠基人。曾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委员、常务委员,浙江医学会儿科学会主任委员,浙江省科协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浙江分会副会长,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顾问。因病于2002年5月20日逝世,享年91岁。丈夫陈礼节(政协浙江省第四、五届委员会副主席,浙江民进创始人和主要领导人之一。)

厉矞华,1912年农历2月出生于杭州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与熏陶。其父厉家福,字绥之,是浙江医科大学前身浙江医学专门学校创始人之一,杭州市红十字会首任会长。早年与鲁迅先生同窗习医,学成回杭开办了第一所西医院为人治病,后于1912年6月与韩清泉等同仁共同创办了浙江医学专门学校。厉先生希望自己的女儿长成后是一个品德高尚之人,遂取名“矞华”,象征祥瑞的彩云。聪慧的厉矞华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爱国的医师家中,耳濡目染,她也自幼爱上了医学,受父亲影响,决心科学救国,献身医学。
1934年,厉矞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北平大学医学院,留校任儿科助教。同年9月赴日本,在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儿科攻读研究生。1937年初,因不堪日本军国主义反华的凌辱,毅然中止学业,重返母校任教。芦沟桥事变后,她以满腔的爱国热情投入了抗日救亡运动。她曾在西北联合大学医学院、福建省立医学院、台湾省立师范学院、浙江省立医学院和省立杭州医院任儿科讲师、副教授、教授、主任医师、儿内科主任、儿科教研室主任。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浙江省妇幼保健院院长、浙江省儿童保健院首任院长、浙江医科大学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教授、儿科学研究生导师。
建国初期,很多妇女同志在不科学的旧法接生中死去。为了保护千千万万妇女和儿童的健康,厉教授作为浙江省妇幼保健院院长,她十分重视疾病预防工作,坚持“预防第一”方针,在大力宣传新法接生的同时,将旧产婆培训成为新法接生员。提倡科学育儿,实施儿童地段保健。1954年她倡导妇科与儿科分科,并出任了浙江省儿童保健院首任院长,从此厉矞华的生命就与儿童医院及儿童保健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她的心也就像犁尖那样扎进了这片热土,再没一天离开过儿童医院、离开过儿童。50年代,传染病在我国流行猖獗,特别是麻疹、肝炎、乙型脑炎等传染病,吞噬了我国许多儿童的生命。望着昏迷、抽筋的孩子,厉矞华心如刀割,日夜守护病儿身边,她轻声吩咐医务人员:“病人来多少收多少,要把每位患儿都治好”,为了让病儿都能住进医院,她带领医护人员腾出宿舍、办公楼,按传染病隔离治疗的管理要求,对病儿进行严格隔离、集中管理,争分夺秒地上作..在她及全体医护人员的努力下,流行疾病迅速得到了控制。在儿童医院内曾先后开设过麻疹、肝炎、乙脑等传染病房。她制定的一系列消毒隔离措施,对防止医院内的交叉感染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十年动乱期问,厉矞华教授受到冲击。此时,她已年近花甲,有人好心劝她歇一阵子了,但她没有放弃一个医生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坚持在门诊第一线,她说:一天没有听到患儿的声音,心里就不踏实。当她得知农村儿科医生奇缺时,就主动下乡进行巡回医疗,培训乡村医生,为农村病人送医送药;在血吸虫病流行时,她和当地医务工作者一起,开展血吸虫病防治。
厉矞华凭着几十年在防病治病第一线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十分善于捕捉机会,进行临床医学科学研究,并勇于瞄准研究的前沿,组织精兵强将,去攻克难关。50年代初,杭州某幼儿园儿童发生一种病,厉矞华敏锐地发现这是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在流行。她亲自到幼儿园指导医护人员开展防治工作,收集第一手材料,写成论文,这是我国该病流行的首次报道,引起医界关注。60年代初,她在整理医院尸体解剖的病理材料时,发现了婴幼儿巨细胞包涵体病,迅速总结,写成论文发表,成为国内该病的最早报道之一,为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一份宝贵资料。金黄色葡萄菌感染,是医学界的棘手问题,她为攻克这个难题倾注了不少心血,为在防治中取得较理想的效果,她提出了血清分型的研究。70年代初,她又响应周总理关于“攻克肿瘤”的号召,瞄准被人们称之为不治之症的血癌一白血病,发起了冲击。1972年由她领衔的小儿白血病研究组成立,并开设白血病专科病房和随访门诊。当时,她清楚地意识到,单纯以西医的化疗难以征服白血病这个病魔,必须发掘祖国医学的精华,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来积极治疗白血病。她已花甲之年,拜老中医为师,不耻下问,学习中医。她采用祖国医学的“扶正祛邪”法则,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经过20余年来的临床不懈探索,终于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自1972年迄今共收治急性白血病患儿1000余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初治完全缓解率达97%,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初治完全缓解率达75%,生存期明显延长。其中29例已停药存活5年以上,其中10例存活10年以上,最长已达24年。第一例白血病患儿是河南平顶山的一个矿工抱来的10岁男孩,经她以中西医结合医治了5个疗程便缓解了,现已痊愈,成为一名拖拉机手。这些白血病患儿经中西医治疗,已达到临床痊愈,有的已结婚生儿育女,身心健康,过着美满的生活。在研究的过程中,研究组的科研人员在她指导下,对化疗药物及不同方案进行大量的临床医疗观察,数据分析与总结,特别是对我国创制的三尖杉酯类生物碱新药治疗白血病做了大量详细的临床研究工作,从而肯定了该药的治疗作用。这项研究成果荣获浙江省科技进步成果奖二等奖。厉矞华除开展对白血病临床研究外,还克服困难,建立了临床实验室,进行临床实验研究。在小儿白血病的细胞超微结构、末梢脱氧核苷转移酶测定、粒单系祖细胞体外培养、白血病的免疫分型、染色体核型、单克隆抗体细胞表面标记分析、微小残留病变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较好的成果。在临床医学研究中,她还先后培养了8名研究生,其中5名获得博士和博士后学位。
走过近百年的风雨沧桑,目睹了整一个世纪的时代变迁,厉矞华教授扶危济困之心始终不渝、护人健康之愿矢志不移。她在任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期间,曾三次视察残疾儿童福利院,看到那些呆傻、弱智儿童,她深感责无旁贷。1989年厉矞华继其父厉家福、其夫陈礼节挑起了省红十字会会长的担子,虽已步入耄耋之年,她却萌动了攻克儿科脑瘫顽症的决心,“脑瘫儿童比正常儿童需要更多的呵护”,于是又领衔成立第二攻关组——浙江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脑瘫防治研究组,并开设了小儿脑瘫康复门诊。研究组成立至今,共接待脑瘫儿1000余例,治疗2万余人次。按中医经络穴位进行针灸、按摩、穴位注射辅以功能锻炼等多种治疗手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不少长期卧床者能独立行走。1992年6月《浙江日报》刊登新闻“一个母亲还愿的故事”报道了一名5岁的女孩,言语不清、行动障碍,经过厉矞华8个月的连续治疗,使这个小女孩能独立行走,还能上下楼梯。1995年,青年女工王荫兰抱着收养的脑瘫患儿“小西泠”,找上了浙江儿童保健院脑瘫专科门诊,厉矞华亲自接诊,中西医并用,还减免了小西泠的治疗费用。寒冬酷暑10个月,小西泠竞可扶墙走路了,也有了正常思维,叫起妈妈和叔叔、阿姨来可甜啦。厉矞华的工作得到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高度评价,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项目审评团参观浙江儿童医院和基层康复点后,该会亚太区域办事处主任希鲁格斯先生在留言簿上盛赞厉教授“身居高位,平易近人,为残疾人做实事,不愧是真正的英雄”。
改革开放以来,她经常参加外事活动,为增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的友谊做了大量的工作。1985年她以顾问的身份,参加浙江省人大常委会代表团访问日本静岗县;1988年她以儿科专家身份再次访问考察了岐阜县及其儿童医院、崎阜市医科大学、京都大学医学院、爱知县医科大学小儿白血病研究所,并与学术机构建立了协作关系,促进了中日友好和学术交流。在厉老及红十字会同仁的努力下,浙江省红十字会为台胞的细致服务也赢得了台胞的称许。1991年浙江遭受台风袭击,台湾红十字会得到消息后立即赠送大批救灾物资,集装箱上醒目地写着:“海峡两岸一家人”七个大字。厉矞华对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对儿童殷殷切切的关爱深受同行、同事的敬仰。
厉矞华同志于1951年10月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历任民进浙江省第二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代主任委员,第三届主任委员,第四、五、六、七届名誉主任委员,民进中央第六、七届委员会委员,第一、二届参议委员会委员。她十分重视加强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号召和鼓励民进会员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积极参政议政,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厉矞华同志担任全国人大代表和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期间,认真履行职责,正确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民主权力。她作风民主,密切联系群众,注意倾听群众的意见,经常深入基层视察和进行执法监督。尤其是对加强教育、科学、文化、卫生方面的法制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为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我省的民主法制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厉矞华同志是我国儿科医学事业的老一辈开拓者之一,浙江省医学儿科学的奠基人。她执着追求并毕生致力于医学教育事业和儿童保健事业,潜心钻研儿科教学、科研及疾病的诊断治疗,是享有盛誉的医学教育家和儿科专家。她医术精湛,有“稀有病活字典”之誉,在征服“血癌”——白血病,攻克儿科脑瘫顽症等方面有着独到的见地和很深的造诣;她医德高尚,时刻把病人的安危放在心上,即使是在“文革”动乱遭受冲击时,也从不放弃一个医生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坚持工作在门诊第一线;她治学严谨,理论联系实际,亲自指导临床教学,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儿科学人才,为浙江省医疗保健特别是儿童保健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曾被授予浙江省“三八红旗手”、浙江省“优秀少儿工作者”称号,1992年被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也对她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厉矞华同志是一位热心的社会活动家。曾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委员、常务委员,浙江医学会儿科学会主任委员,浙江省科协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浙江分会副会长,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顾问,中国红十字会浙江分会会长。她为发展医学事业,促进和平进步事业以及增进海峡两岸交往,促进祖国统一,尽心竭力,多方操劳。她带领红十字会成员做了大量致力于人道主义事业的工作,为浙江省红十字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积极的贡献。
厉矞华同志衷心拥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她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自己为之奋斗了一生的事业;她崇尚科学,尊重人才,始终以科教兴国为己任;她襟怀坦白,廉洁自律,艰苦朴素,与人为善,深受同行和同事们的敬仰。她的一生,是执着追求进步的一生,革命的一生,敬业奉献的一生,她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中国的儿科医学事业,赢得了广大群众和医务工作者的尊敬和爱戴。

2002年7月1日下午,“浙江大学厉矞华助学基金”在浙江大学设立,厉矞华先生的子女遵循她的遗愿,将她一生节俭,积蓄的五万元人民币捐赠给浙江大学,用于设立该项基金。厉矞华助学金捐赠仪式在浙江大学玉泉校区举行。浙江大学副校长黄书孟代表学校接受了捐赠并向厉矞华先生的子女表示感谢。
厉矞华是我国儿科医学事业的老一辈开拓者之一,浙江省医学儿科学的奠基人,浙江大学教授、著名儿科专家,浙江大学校友总会顾问。她为医学教育事业奋斗了一生。厉矞华生前立下遗嘱:把平时省吃俭用积蓄的五万元捐赠给医学院,作为有志于儿科学的贫困女大学生的助学金。
“浙江大学厉矞华助学基金”的年收益用于资助医学院临床学一年级、有志于今后从事儿童的医疗和教育事业的贫困女大学生。本基金作为不动本基金,纳入到学校竺可桢教育基金会统一管理。
厉矞华先生的子女陈智乐、陈智新、陈智明、陈智宪代表家属专程来校,参加了“浙江大学厉矞华助学基金”设立仪式。
在捐赠仪式上,厉矞华先生的儿子、民进省委委员陈智乐代表家属将捐款交到黄书孟校长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