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运开

来自国立浙江大学维基
辰羲讨论 | 贡献2022年12月12日 (一) 09:51的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袁运开(1929-2017)
袁运开,江苏南通人,1929年2月12日出生。1941年至1947年在南通中学学习。1947年9月考入国立浙江大学理学院物理系学习。1951年8月大学毕业后进入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任教。1955-1957年在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研究班学习,196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自然辩证法进修班;1994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研究院及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高级访问学者。曾任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主任,自然辨证法暨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负责人。1978年5月晋升为副教授,1986年1月晋升为教授。1979年8月,被教育部任命为华东师大副校长,是新中国第一位民选的副校长。1984年6月至1992年12月,担任华东师大校长。1994年底退休。1998年6月28日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IEAS)院士。曾任上海市高教学会第三届副会长。因病医治无效,于2017年4月12日凌晨3时58分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88岁。195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共同主编的《物理学史讲义-中国古代部分》,获上海市(1979-1985年)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奖。主持编写全套《中学物理课本》,合写有《试论中国古代物理学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还写有《高等师范必须改革》、《对师范大学本科教育改革的几点意见》等论文多篇。合译有《原子核理论导论》。
袁运开同志长期从事物理学史、自然辩证法和理论物理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他是我国最早开展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先行者之一,是华东师大自然辩证法学科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为华东师大物理学史、科技哲学两个硕士专业及物理系的创建与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他通过比较中美一流大学,在高师教育的体制、办学方向、师资培养、教学改革、课程设置、学科教育以及中小学教育的学生质量目标和课程、教材改革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在高师教育改革与发展方面,在中学课程教材改革方面,均有极高的建树。袁运开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后走上学校的领导岗位,肩负起了学校改革发展的重任,提出了“扩大、提高、开放”的学校建设具体设想,推动学校在教育体制、思想、内容、方法等方面的改革走在前列。袁运开同志终生践行党的宗旨和奋斗目标,退休后仍十分关注和支持华东师大的各项工作,始终保持了一个老党员、老干部的革命本色和优秀知识分子的好学求真。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榜样,是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恩师深情嘱托:“你还是搞理工吧!”
  袁运开是江苏南通人,1929年2月12日出生在一个曾经出过两位进士的书香门第。1941年至1947年在南通中学学习期间,他有幸接触到当地最优秀的一批知识精英。袁运开晚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至今仍记起数学课陆颂石老师把我叫到他办公室,他从当时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一直说到中国需要科学技术,需要有为的青年。他最后对我说:‘你还是搞理工吧!’我们当时有八九个同学比较要好,经常在一起讨论数学或自然科学中的问题,大家经常争得面红耳赤。当时,一种朦胧的科学救国的热情在我们内心升腾……”
  1947年夏天,袁运开考入国立浙江大学理学院物理系。袁运开在这里接受了优质的教育,为其此后的学术生涯和教育生涯奠定基础。1951年大学毕业后,袁运开走上了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的讲台。1955年,华东师范大学从各理科系选调教师,到哲学系跟随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冯契学习哲学,开展科学哲学和自然辩证法相关的研究工作。袁运开从物理学“跨界”到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史领域。
“跨界”成功秘诀:“全身心投入”
  袁运开后来回忆道:“冯先生的要求很高,基本是按照苏联副博士学位的要求来教课。这为我之后研究自然辩证法打下了基础,我的专业转向由此开始。1962年,学校派我到中国人民大学参加自然辩证法和科学史的进修班。这之后,我的专业研究方向完全转向。从中国人民大学回来后,我就开始教授自然辩证法、物理学史这类课程。”
  此后,袁运开长期从事物理学史、自然辩证法和理论物理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成为我国最早开展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先行者之一。
  他主编的《物理学史讲义——中国古代部分》,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关中国古代物理发展史的教学与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作为第一主编,袁运开参与编撰的《中国科学思想史(上、中、下)》获第十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三等奖、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盛赞该书的写作“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最令人兴奋的进展之一”。此外,袁运开还参与编撰了《简明物理学辞典》《中国学者心中的科学与人文(科学卷)》等多部著作,在自然科学史、自然辩证法等领域发表论文30余篇。
袁运开几乎在每个涉足的领域都作出了贡献,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几十年来,我换过几次专业,经历过多个不同性质的岗位转换。每改变一次位置,我总是兢兢业业于新的事业,全身心投入其中,并把它作为自己新的努力方向。虽然没有做出什么大成绩,可是,无论在什么岗位,或者从事什么专业工作,我都能干一行、爱一行,努力实现自己的工作目标。”袁运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