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皓

来自国立浙江大学维基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陈皓(1922- )
浙江杭州人,1949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农学院园艺学系。杭州花圃第一代建设者。

打下花木“家底”
  生于杭州江干区二堡的陈皓,毕业于浙江大学农学院园艺系。从1949年6月进入当时的园林管理处工作,至今已70年。他作为杭州花圃的第一代建设者,参与并见证了杭州花圃从无到有的过程。“花圃的每一块石板、每一株草、每一朵花,都仿佛是我的孩子。”陈皓深情地说。
  杭州花圃的前身是松木场花圃,建于1934年,圃址就是今天黄龙饭店所在地。“那时,花圃占地2.23万平方米,有花卉品种131个,其中菊花就占了70种,其他所有的花木加起来也才60来种。”陈皓说,好在当时的省市领导很注重西湖景区花卉盆景的引进和种植,也投入了大量资金,他才能时常去全国各地引进购买特色花木。
  在陈皓印象里,那时不光杭州花圃里花木种类少,西湖水域里也是淤泥堆积,周围花坛等装饰很少,附近的群山上都是光秃秃的。
  “1953年,我负责新建、扩建桃源岭、玉泉苗圃(杭州植物园前身)。”陈皓说,当时他带着300名工人,组织管理,分工明确,营造你追我赶的工作氛围,提早完成了工作任务,还为国家节省了5000余元。“当年,我还和市里的6名青年企业家,被评为‘杰出青年’呢。”
  由于处在创业阶段,工作节奏很紧张。“早上6时起床,7时工作,中午连轴转,召开组长会议,下午继续工作,晚上要给工人上技术课、政治思想教育,有时还要去区里开会,回来已是夜里11时。”陈皓说,那时他每天身穿工作服、脚踏草鞋住单位宿舍,和工人们同吃同住。
  这样撸起袖子加油干了10余年,杭州的花卉品种逐渐异军突起。

为引进牡丹花 6辆马车来助力
  在陈皓工作的前10年里,他几乎每年都有一个多月在全国各地出差,引进各色花卉。
  令他印象最深的是1953年,花港观鱼景区计划开设一个牡丹园,需要引牡丹花苗。陈皓先是找到曾经牡丹花名气较大的河南洛阳,没料到洛阳当时并没有大面积种植。最终,辗转青岛、济南等地后,他在菏泽找到了大面积种植的牡丹花苗。
  “看到时,那些牡丹花苗的叶子都要落下了,我说所有的品种都要。”陈皓说,自己提前做足了功课,知道牡丹的根系非常发达,最长可达1米多长,而其根系也是中药的原材料,所以当地很多花农把长根须拿去卖钱,只留下短的根系,而这样的牡丹花移植到杭州,通常一年就会死掉。
  陈皓对花农提出了保留长根须的要求,并亲眼看着对方挖出和包装好。没料到,天却没完没了地下起了大雨。由于当时路况差,到杭州的客车一碰到下雨就不发车,且菏泽也没有火车。
  后来,一个当地做生意的杭州人给陈皓出主意,建议他雇马车先把牡丹花苗运走,以免误事。
  “我雇了6辆马车将牡丹花苗押运到陇海铁路商丘站。”陈皓说,没料到,商丘到徐州的火车只经停2分钟,这么多牡丹花苗断然不可能这么快搬上车。他又赶紧与火车站的负责人说明情况,最后,火车在经停商丘时,多停了几分钟,将这些牡丹花苗快速运到了徐州站。
  在徐州站,陈皓又如法炮制,告诉该站负责人,运的是活的花苗,必须快速送到杭州,经过一个多星期,这些牡丹花苗最终安全抵达杭州。

他让花圃万紫千红 家中却无任何花草
  截至1965年,以杭州花圃为主进行的花卉品种引种已达2945个,其中兰花品种126个、菊花品种1100个、月季品种507个、杜鹃品种90个、露地草花品种328个,杭州市成为当时全国花卉品种资源特别丰富的城市之一。
  “仅1965年,花圃就举办了迎春花卉、兰花、茶花、杜鹃、荷花、仙人球、盆景、菊花等8个花卉展览。”陈皓说。
  要说总共收集了多少种花,陈皓也记不清了。不过,他介绍了菊花、盆景、兰花、杜鹃、茶花和荷花等主要花卉的收集过程。
  以兰花为例,陈皓说自己是在接受报社采访时聊到兰花,才知道兰花的价值,便决定引进兰花。当时,碰巧有个叫诸友仁的人要卖兰花,遂以3元每盆的价格,买入百余盆。后移至杭州花圃,并聘请诸友仁前来管理。说起兰花,就不得不提朱德委员长。1959年,朱德视察了杭州花圃兰花室,此后每次来杭州,常会带兰花品种送给花圃。据统计,朱德向花圃前后赠送了“绿云点珠”、“玉沉大贡”、“银边大贡”、“雪兰”、“朱砂”等近200盆名种兰花。
  除了杭州花圃,陈皓还参与发起组建中国花木联营公司、浙江省花卉协会……1989年,工作了40年的陈皓退休。此后,退而不休的他又发光发热近30年,为杭州园林事业发挥余热。
  2018年9月26日,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灵隐管理处(杭州花圃)被中国花卉协会正式授牌为第二批“国家重点花文化基地”,是浙江省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单位,成为五彩缤纷的“花花世界”。而这样的成就也与陈皓等第一代花圃建设者的积累密不可分。